沈呦呦迅速的帮她爹整理了这些历题,以及书籍中的精髓。
还耐心的给其分析,说多看多背这些历年真题里的一些基础。
“考题里频繁出现的,以前每年都有,才说明是最基础的。
这些知识点,必须全部掌握,以往我们考试刷题,也是寻找这些知识点。
再加上,这个朝代断了这么多年的科举,甚至可能不知道哪天,就突然宣布恢复科举了,
也就是说不可能给考生们太多时间准备,这就....”
沈知秋都学会抢答了:“这就说明出题不会太难,要不然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大伙都答不出来,到时候考上的没几个,就招笑了。”
“嗯,对喽,”
看看她爹还是很聪明的嘛。
沈呦呦继续:“但也不能放松,因为你不是考县试,院试,府试,
拿前世来说,也就是你已经相当于考上大学了,
后面是在考研究生,考博士,甚至考公务员。
更相当于考完,你们这些人就要被安排工作了,去当一方父母官。
这就说明你们光死记硬背,这些书籍是行不通的,后面也会考很多实用的东西。
能做上位者的,不可能想不到这点,那出题人,更是得揣摩上位者的心思。
那么策论和史论题,就是拔高题,
要考核你们这些考生,如何用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应对实际的问题。
也可以说,那些基础知识,您会,其他人也会,
但最后能不能被取中,就得看这些拔高题您发挥的如何了。”
这一日的沈呦呦跟他爹,也算是促膝长谈了。
“比如,人家有可能根据北方的气候出题,
说:冬日严寒,出现雪灾,积雪压塌房屋,百姓死伤无数,你该如何做?
遇见水灾,旱灾,地动,蝗虫之灾,
农人无几而食者众多,百姓流离失所,你又有什么办法,
甚至根据关中现在的情况,南面临王已经立国,但依旧对北地虎视眈眈,朝廷如何应对?
您总不能写去逃荒吧,那绝对是零分。
所以,以上我说的这些情况,您都得想出应对方案。”
看到她爹将这些重点一一记录在草稿纸上,沈呦呦继续:
“假如人家出的题又变了,问后面可能出现的全国征兵,如何安抚人心,
或者问与南面临国的战争,前面有北征的损耗过重,后面还要继续打仗,这就是问定国安邦之策了。
明君,良将,贤臣,都应该如何应对,
虽然你参加科举,走的是文臣路子,但给明君提建议本就是文臣的本分,良将也不能一问三不知。
而且回答这类战争问题,更要谨慎,您得好好想想,从哪些方面阐述更加谨慎。”
“再有浮费弥广问题,前面说了朝廷才打完仗没钱了,再加上这几年天灾不断,国库无银钱,怎么开源节流?
这一点,您千万别标新立异写啥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时代行不通。
您也不能写征收土地多的人的所得税,那相当于动了朝中各位实权人物手中的蛋糕,这样写更是会被直接压下去。
咱稳当点,可没有申时行和张居正那本事,他们开个都千难万难,甚至最后都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