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日,倾心也从宫外打探回了消息。
陵容近日研读诗书,心中大有裨益。
只听殿门被缓缓推开,倾心从殿外来到陵容面前,回禀道:“娘娘……”
陵容听到熟悉的声音,回头望去,没想竟是倾心。
陵容忙说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本宫不是说让你在宫外多待些时日吗?家中可好些了?”
倾心感激道:“奴婢明白,娘娘让奴婢离宫是为了让奴婢多陪伴家人,奴婢感激涕零。家中承蒙娘娘眷顾,一直受佟佳府中的恩惠,才能安享至近日。奴婢也没忘娘娘所托,已经打听到嘉嫔那边的动向。”
陵容听此终于起了好奇,问道:“什么?”
倾心继续道:“据奴婢探查,幽兰已经死于回玉氏的路上。据说是被马匪所杀,而幽兰临死前也没有任何的反抗,甚至连逃跑的意图也没有。”
陵容听此瞬间就明白了嘉嫔的想法,她笑道:“嘉嫔费了好大的劲,原来就是为此。”
倾心一头雾水,不解道:“娘娘是发现了什么吗?”
陵容反问道:“嘉嫔在玉氏的底细,你可查到了?”
倾心应答道:“娘娘有先见之明,奴婢心中尤为佩服。那嘉嫔的父母在玉氏已然获罪,如今也被处死。但奴婢有一点不明,若嘉嫔得此消息会不会与玉氏鱼死网破?”
陵容轻轻品了一口手中的茶,喃喃道:“她一定会跟玉氏鱼死网破,因为她来到紫禁城就是带着玉氏的安排来的。玉氏故意看中的就是她的那张长得极为与哲悯皇贵妃相似的脸,所以借着她父母的罪过威逼利诱将她送到大清。玉氏已经没了一个金玉妍,就不能再没一个金芷若。可玉氏绝对不会大费周折只是为了送一个女子来紫禁城的后宫争宠那么简单。所以玉氏本就一个打算,想通过金芷若这一个媒介为玉氏传递大清的情报。但嘉嫔却一直阳奉阴违,还把自己的贴身侍女幽兰接到了大清。”
“幽兰肯定知道自家主子入宫的目的,但她们二人也一定还有别的计划。如果对玉氏阳奉阴违自己的家人是必死无疑,那么如果涉密被皇上发现那么更是死罪无疑。既然前后都是死,按照嘉嫔的脾性,不如先示弱,再利用自己的宠爱和长得与哲悯皇贵妃极为相似的脸利用皇上对付玉氏。这样自己最终不仅能活下来,还能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而这回的事情嘉嫔应该本打算借玛瑙红玉髓之事将幽兰送回玉氏,帮自己看着玉氏防止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动手。谁想玉氏竟这么不留情面,竟双双处死。当然,如果这件事玛瑙红玉髓之事成了,那么她不仅能借此扳倒娴妃,还能在皇上面前增加自己的宠爱,日后更可以利用皇上对付玉氏,简直称得上是前路可走,后路可退。”
“本宫若没猜错,玉氏能将嘉嫔送到大清,那么嘉嫔一定也在玉氏留有后手。嘉嫔一定早早的得到了消息,她的父母和最贴身亲近的侍婢都被玉氏害死,她现在正在盘算如何与玉氏鱼死网破呢。”
倾心听了陵容这一通分析,心中早已恍然大悟。但她没想到,自家娘娘竟聪慧至此。
对于陵容来说,这种明面上的敌人并不可怕。
嘉嫔为了争宠定会无所不用其极,陵容也并不担心此时她会牵扯到自己。
但是贵妃之位空悬良久,如今妃位只有三人:纯妃、娴妃和自己。
若谁先得贵妃之位,便能早早的拥有协理六宫之权,对于自己地计划也能早早的实施。
陵容思索片刻,向着倾心吩咐道:“你下去歇息一日,明日陪本宫去一趟钟粹宫,本宫要去拜访纯妃。”
倾心并没有多问,而是直接发应道:“是。”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从紫禁城那威严高耸的金顶、朱红斑驳的宫墙上缓缓褪去,白日的喧嚣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迅速收进了历史的匣子。
夜幕,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地将这座承载了华夏数百年辉煌与沧桑的宫城,温柔而紧密地揽入怀中。
万籁俱寂之际,唯有微风宛如一位俏皮灵动的精灵,时不时地轻轻拂过,俏皮地撩动檐角那古朴厚重的铜铃,清脆悦耳的铃音仿若从岁月深处悠悠飘来的梵唱,打破这深沉的静谧,唤醒了沉睡在夜色中的承乾宫,就此拉开一场如梦如幻、专属它的绮丽夜曲序幕。
朱红的宫门,高大巍峨得如同巨人屹立,又仿若一位沉默坚毅、严守机密的卫士,静静矗立在那里,将白日里的喧嚣嘈杂、人来人往的纷扰统统隔绝在外。
门板上那一排排整齐硕大的铜钉,在清冷月光仿若银霜般的轻抚下,闪烁着幽微冷峻、仿若寒星的光芒,恰似历史的眼眸,穿越悠悠时空,冷眼旁观着世事的更迭变迁、王朝的兴衰荣辱。
宫墙高耸入云、绵延不绝,斑驳陆离的墙面恰似岁月这位匠心独运的雕刻大师精心雕琢的作品,每一道或深或浅的裂痕、每一处色彩褪去的斑驳,都铭刻着数百年的岁月洗礼、烈日炙烤,以及那些隐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故事。
墙根之下,几株枯草在夜风中瑟瑟颤抖,它们宛如时光的遗孤,倔强地扎根于此,见证了这座宫殿的昌盛繁华与落寞孤寂,即便寒冬凛冽刺骨,也不舍离去,似是怀揣着对往昔锦绣繁华的深深眷恋,又仿若仍在静静等待下一个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春日,盼望着能再度目睹这宫苑的昌盛恢宏景象。
“宫门深锁,庭院寂寥,往昔繁华如梦遥。”这紧闭的宫门,仿若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现世与往昔断然隔开。
若你凑近细瞧,那宫门上的铜锁,锈迹斑斑却仍透着几分古韵。锁身之上繁复的花纹,仿若在诉说着打造它时匠人们的精湛技艺,这锁锁住的不仅仅是宫门,更是一段段尘封的过往。
轻抚宫墙,粗糙的质感摩挲着手心,你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想象当年,无数工匠一砖一瓦垒砌这宫墙,耗费了多少心血,只为给皇家铸就这威严的屏障。
墙缝间偶尔长出的青苔,在月光下呈现出一种暗绿的色泽,它们是自然对这座宫殿的温柔侵袭,悄然生长,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正如古人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抹青苔,为庄严肃穆的宫墙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轻启宫门,仿若推开了一扇通往神秘过往的时光之门,踏入庭院,一方天井豁然映入眼帘,仿若瞬间闯入了另一个静谧清幽、仿若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月光仿若天女洒下的银霜,洋洋洒洒、细密均匀地将整个庭院铺上一层梦幻般的银白霜华。地面砖石错落有致,在月光的轻抚下,光影交织,仿若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意境深远而悠长,每一处明暗对比、每一道砖石缝隙,都仿若蕴含着无尽的诗意。
庭院正中,一座汉白玉石台宛如亭亭玉立的仙子,遗世独立,台上的日晷仿若一位古老而睿智的先知,默默伫立,投下一道狭长的影子,仿若时间的指针,在这无尽的暗夜中,悄然丈量着历史的长度。
它见证了白日里阳光的移动,也守望着夜晚星辰的轮转,如今在月光下,更似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向这空旷的庭院诉说着那些早已远去的故事,关于帝王将相、后妃嫔御的喜怒哀乐,关于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宫闱深处的柔情蜜意。
石台四周,几株古柏拔地参天,宛如忠诚坚毅的卫士,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宫苑。柏树枝干粗壮,树皮皲裂,犹如老者饱经沧桑的双手,每一道纹理都写满了故事。
繁茂的枝叶在夜空中肆意伸展,仿若一片墨绿色的云朵,将月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洒落在地面,仿若一场梦幻的光雨。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宫廷秘辛,仿若古老的咒语,唤醒沉睡在时光褶皱里的记忆。
树下,阴影浓重,仿若藏着无数被时光掩埋的秘密,让人忍不住想要窥探一二,每一寸黑暗仿佛都隐匿着一个往昔的片段,或温婉,或凄美,或惊心动魄。
走近古柏,用手触摸那粗糙的树干,能感受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扎根于此,历经无数风雨雷电,却从未倒下。传说,这些古柏曾在宫中有异动时,会发出奇异的声响,警示众人,虽不知真假,但为它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柏树枝丫间,偶尔能看到鸟巢,想必鸟儿们也将这古老的宫殿当作了避风港,日夜与这历史的遗迹相伴。
夜晚,鸟儿归巢,静谧中偶尔传来几声轻啼,更为这片宫苑添了几分生机。
有诗赞曰:“古柏参天立,宫闱岁月长。巢栖飞鸟伴,静守韵悠扬。”这古柏与飞鸟,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诉说着承乾宫的悠悠过往。
沿着庭院的回廊徐行,木质的栏杆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若被岁月赋予了灵性。
回廊的墙壁上,绘着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虽历经岁月侵蚀,色彩已然黯淡,但仍可辨出画中人物的风姿绰约、花鸟的栩栩如生。
画里的世界仿若另一个时空,与当下的夜色相互映照,让人仿若穿越古今,沉醉在历史的幻梦之中。
壁画中的宫廷仕女,或执扇浅笑,或抚琴低吟,眉眼间尽是温婉与才情;花鸟鱼虫亦灵动鲜活,仿若随时能破画而出,在这夜色笼罩的回廊里嬉戏。
她们是往昔岁月的留影,是宫廷生活的艺术再现,虽色彩渐消,却魅力依旧,吸引着行人驻足,细细品味那画中的古韵风情。
当手指轻轻滑过壁画,能感受到那微微凸起的颜料痕迹,这是当年画师们一笔一划留下的心血。
回廊的角落,或许还摆放着几盆早已枯萎的盆栽,它们曾经的娇艳,点缀过这宫廷的角落,如今虽已凋零,却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月光洒在回廊的地面,形成一片片光影,仿若给这行走的路径铺上了一层梦幻的地毯,让人步步生莲,沉浸在这如梦的氛围之中。恰似古人笔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的意境,这回廊承载着往昔的情思与记忆,在月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行至宫殿正殿前,几级台阶之上,殿门紧闭,窗棂间透出微弱的光亮,仿若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散发着神秘的吸引力,引得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踏上台阶,轻轻推开殿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气息扑面而来,仿若将人引入一个超凡脱俗、静谧祥和的境界。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幢幢,仿若一场光与影的神秘舞会正在举行。
巨大的立柱上,金龙盘旋,鳞片在烛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若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飞入这茫茫夜色之中,去探寻那未知的天地。立柱仿若撑起了这座宫殿的历史脊梁,承载着岁月的厚重,目睹了一代又又一代主人的悲欢离合。
殿堂正中,高悬着一盏华丽的宫灯,灯上的丝绸灯罩绘着五彩的花卉图案,灯光透过灯罩洒下,将整个大殿晕染成一片柔和的暖黄。
灯下,一座精美的屏风静静伫立,屏风上绣着的山水景致仿若有了生命,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让人仿若置身于画中的仙境。
屏风仿若一道神秘的屏障,隔开了现实与想象,又仿若连接着古今,让人透过它,遥想当年宫殿主人坐在其后,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或是浅吟低唱、情思缱绻的模样。
仔细端详那金龙立柱,鳞片的雕刻细致入微,仿佛真的龙鳞一般,每一片都闪耀着皇权的威严。
大殿的地面,铺着光洁的砖石,在烛光与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当年不知多少达官贵人在此朝拜,又有多少机密要事在此商议。
宫灯的灯穗,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若在跳着一支优雅的舞蹈,为这庄重的大殿增添了几分灵动。
屏风两侧,摆放着几案桌椅,皆为上好的红木所制,雕刻着繁复的花纹。
几案上,陈列着一些古玩器物,一只玉如意温润通透,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仿若凝聚着吉祥如意的祝福,又仿若承载着过往使用者的祈愿与期许;一方端砚静静卧着,砚台上的墨渍仿若凝固的时光,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文人墨客、宫廷画师在此挥毫泼墨,书写下壮丽的诗篇、绘制出精美的画卷;还有几本古籍,书页泛黄,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抖落一地的历史尘埃,每一页、每一行文字,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记录着宫廷的文化、礼仪、制度等方方面面,是打开历史之门的珍贵钥匙。
拿起玉如意,触手生温,它的曲线优美,仿佛蕴含着一种祥和的力量。端砚的质地细腻,轻轻叩击,发出清脆的声响,让人想象着墨汁在砚台上散开,毛笔蘸墨书写的情景。古籍的书页翻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若历史的低语,书中的文字,或是诗词歌赋,或是宫廷纪事,都让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探寻往昔的奥秘。
大殿的一侧,设有一座暖阁,轻纱幔帐从天花板上垂下,仿若层层云雾,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暖阁内,一张雕花大床置于中央,床帏低垂,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透着几分旖旎的气息,仿若诉说着往昔主人的爱情故事,或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床边,一只铜制的香炉正袅袅升腾着青烟,那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暖阁,让人顿感慵懒惬意,仿若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能随着这缕青烟飘散而去。榻上的锦被色泽鲜艳,绣工精细,仿若承载着无数个温柔的梦境,让人想象着曾经的主人在这暖阁中安睡,或是卧病在床时,被这温馨的环境所慰藉。
走进暖阁,轻触床帏,那柔软的质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香炉里的香料,或许是当年从异域进贡而来,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让人身心放松。锦被上的刺绣,针法细腻,鸳鸯的眼睛栩栩如生,仿佛在互诉衷肠,见证着爱情的美好。在暖阁的角落,或许还摆放着一些女子的梳妆用品,如铜镜、梳子等,当年的主人想必也曾在此对镜梳妆,顾盼生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走出暖阁,再次回到大殿中央。此时,月光透过殿顶的天窗,仿若一道银柱,直直地洒落在地面,与烛火的光亮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版式:
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仿若天地之光在此汇聚,照亮了历史的角落。抬头望去,殿顶的藻井仿若一个深邃的宇宙,木雕的花纹仿若星辰、云朵、龙凤等祥瑞之物,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仿若展示着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认知与向往,又仿若蕴含着神秘的风水学说,庇佑着这座宫殿的安宁。
仰头凝视藻井,那精美的木雕让人惊叹不已,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上天的杰作。月光洒在藻井之上,更凸显出其神秘的气质,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帝王对天文的尊崇,他们认为天空中的祥瑞之象会庇佑江山社稷,于是将这些元素融入宫殿建筑之中。殿顶的横梁,同样粗壮结实,承载着殿顶的重量,历经岁月,依然稳固如初,见证着这座宫殿的坚韧。
大殿后方,另有一扇小门通往一处静谧的庭院,庭院中种满了花卉绿植,虽在夜色中看不清花朵的娇艳,但能闻到阵阵淡雅的花香,仿若来自大自然的轻声问候。花丛间,有一座小巧的亭子,亭子中有石桌石椅,仿若为古人提供了一个休闲赏景、吟诗作对的好去处。此刻,在月光下,亭子仿若一座孤岛,静谧而孤独,等待着有缘人来此,重温古人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