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会试附加试他虐的自己人多狠,近三分之一给他弄到名落孙山,现在保底也是三甲同进士还怕啥。
是金子总会发光,从书院出去的只要好好干提干的机会多得是,一场殿试的排名影响不了他们一生的。
朱厚照、朱厚炜两兄弟很清楚,他们要的本就不是科举类人才,未来这所谓排名在他们掌权后的参照也低的很,除非是将科举改革推行完毕后的排名那才会重视一些。
所以即便弘治皇帝将难题踢回到他们脚下,他们也只是将这“球”晾在一边去干自己的正事去了。
蒸汽机要准备启动新一轮试验了。
刘瑾,你准备好载入史册了吗!
虽然朱厚照、朱厚炜这边并不关心这殿试阅卷的问题,但此次参考的一众学子却是忍耐不住的。
消息,总会走漏。
尤其是这次放榜还明确要延后足足半个月时间,学子们没点动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延后,历来科举哪有这般先例?”
有人不爽,本来就担心的很,心脏扑通扑通的,这延长半个月心中就又要将这件事揣上半个月,对于心脏不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而言那是真的很痛苦的。
“先例,这次科举开先例的事还少吗?”
有人反驳,第一次兵部参与、第一次附加试、殿试题目第一次出现明显针对性......
这么多第一次,也不差这一个。
不过,对于小道消息延后大概率是因为镇国书院学子的答题需要等待结果这一点,不爽的人却是相当之多。
因为附加试也是因为镇国书院才出现的......
都是读书人,都是参加科举的,凭什么你们镇国书院就能对科举产生这么大影响,甚至还把我们所有人都牵扯到了。
就因为这是二位殿下所创,你们算是太子、蔚王门生?
有人心中酸酸的,心里老不平衡了。
这种待遇要是是对自己的,那自己未来的仕途该有多好走呀。
恨别人有关系被重视,更恨那个有关系的不是自己!
至于有些人传的针对理学这一点,众多学子倒是没什么反应。
这次殿试之所以难答,问题就是出在吕仲野这货是理学大儒且是被礼部选拔派遣这点上。
要不是他,许多人觉得自己的殿试发挥能少不少限制能答的更出色。
现在有人敢指着鼻子骂,他们心中开心还来不及呢。
至于言辞过激有点针对到程朱理学?
是,我们读书人是一直在维护它没错,但那是因为我们要靠它吃饭,要靠它当敲门砖光耀门楣。
要不是这几点,程朱想要有这么高地位做梦呢。
他们还不是从孔圣儒学来的,还不是靠挤兑打压的其他学派。
现在开了附加试,虽然还不能和传统会试正试相提并论,但这说明科举的风向已经不再是死守不变,镇国新学可能作为新的趋势。
这时候顶牛为了所谓言辞过激针对理学这点子虚乌有的破事站台,那不是自毁前程嘛。
没必要没必要,给自己未来留一条路吧。
读书人心中那一杆秤可不见得比商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