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隐磻溪垂纶抱道 呈制命践约迎师(1 / 2)三教同原录首页

既至,见其身高丈二,皓首美髯,匆匆有远行之色。

容问曰:“先生无遗教于弟子乎?”

伯阳曰:“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知乎?”

容曰:“非谓不忘故耶!”

伯阳曰:“过乔木而趋,知之乎?”

容曰:“非谓其敬老乎!”

伯阳曰:“子为上卿,何敢逸于此?”

容不答,张口吐舌以示。老子曰:“噫!舌以柔存,齿以刚坠。动若剑锋,入病出祸,子得慎言韬隐之趣矣!吾闻西伯养老,将往归之。”别容而行。

过洛东,见一人被褐垂钓于矶上。

老子识是一真转生之姜尚,字曰子牙。自诞东海,亲丧家贫,行年三十,卖浆于棘津。

守困多年,乃屠牛于朝歌东市,无人市买。

见纣恣行暴虐,浩然叹曰:“吾闻君子不履危邦!”

去隐辽东数年,所交皆隐遁高贤。

已而复归东阳,娶司马女为妻。

徙居南山,于下溪中钓鱼,三祀不获一鳞。或告曰:“可以止矣!”

尚曰:“非尔所知也。”一日,果获大鲤。

剖之,得《兵钤大要》六篇,皆经纬兵阵之术。

读一月,尽得其妙。

其妻偶视其钓,直而不钩,怒曰:“子乃蚩蚩之士,安望富贵哉!”

尚曰:“吾宁直取,不效曲求。非妇人所知也。”

尚复临溪而钓,老子见而呼曰:“姜子,别来何似?”

尚举头视之,其人老有精神,趺坐于对岸树下微笑,似曾相识。

老子曰:“汝已迷却本性,何能理会!且食我觉元丹!”手拈一丹掷来,一道赤光,正投入怀。

取食之,恍然大悟,二人不言而喻。

老子曰:“子何不求仕进?今我往就西伯,子来必有遇焉!”

尚曰:“以何道为遇合之机?”

老子曰:“只以此道钓之可也。至时吾先报之以玉文,更以异征报明主,为汝作合。子其俟之。”言讫,担笈西去。

尚收纶回,与妻及子女同赴西岐就养,居止渭滨,钓于磻溪。

将三月,忽得巨鱼,腹有璜玉。

检其刻文,曰:“姬受命,吕佐之,报佐齐。”尚知时至,每日正襟持竿以待。

时天下凶荒,饥民万计,流入西岐就食。

西伯恐食少,惨然不乐。

有下臣鲛时子期曰:“贤能者在职位,余给以西北旷地,计口分田,使其有业矣!”西伯嘉其言,爵为大夫。

初,龙苒之裔在西戎,分二种,一为赤狄,一为昆夷。

太颠恶之,言于西伯曰:“昆夷不可以德化,当以兵摄。”西伯举兵击于洛原,大败之。

散宜生曰:“泾河密须氏,比凶党恶,数侵害邻国,讨之名正。”适报密人侵阮疆,至共地。

西伯命生移车徒遏之,获戮其君,复立其子,作邑于程。

西伯振旅归岐,是晚宿于营。

梦一熊生双翼,自东南飞入殿陛,侍立座侧。

待旦问于臣下,散宜生曰:“宜猎于此方以求之。”

西伯使史编卜,其兆曰:田于渭阳,将有大获。其所得者,非龙非凤,非虎非熊,主得霸王之辅。

西伯问何所征。

编曰:“编之上祖史畴,为大舜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西伯斋戒三日,同鬻辛等猎于渭水之阳。

有三五渔者,或钓或网,休息于盘石之上,相与赓歌。

见车马循岸而至,皆避入柳林。

西伯令请来,已度岭不见。

正驱车招寻,有耕牧之夫,荷锄横笛而歌。

听其辞意慷慨,唤至,下车恭问。

众惊跪曰:“吾等皆野人。渭滨之西有钓叟,自号飞熊子,常作歌以教之。”

西伯曰:“其人安在?”

民曰:“日于磻溪垂钓,直循上流可见。”西伯令前导,约退车从步去。

遥见绿荫下一叟,童颜鹤发,形貌非常,藉茅坐于矶。

民指示之,西伯即欲前拜。

其老垂钓不顾,少顷击石而歌曰: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阳春不转兮,吾谁与归?

西伯屏息立于后,俟其歌毕,与鬻辛降拜其侧。叟投竿扶起。

四人列坐矶旁,各道姓氏。西伯问曰:“子乐于渔耶?”

吕尚曰:“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

西伯曰:“何谓也?”

尚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于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西伯曰:“愿闻其情。”

尚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

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

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

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

夫鱼食其饵,乃牵其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

缗微饵稀,小鱼食之。缗绸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人之于禄,亦犹是也。

且天地生财而能与人共之者,即为仁。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矣!”

西伯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昔吾祖太公,尝言后有圣人适此,以兴吾国。子当应此。吾太公望子久矣!”

遂尊号曰太公望,劝以登车,并请其眷属,载于后,与之俱归。时壬申秋九月也。

西伯自得太公望,起第居之。常留宫中。与论盈虚治乱,国务大礼。

有潘正者,似忠信廉洁而无其实,国中皆悦之,称为愿人。

太公察之,曰:“正,所为德之贼也。”遂执而诛之,由是民务实行,而无饰诈者。

一日,太公退朝,见一人乘小车而过,乃前所遇之老子。

太公下车相见,老子摇手,令勿出声。

同升车至第,设上座拜问。

老子曰:“观风西岐,自号支邑先生。”

西伯欲以为大夫,坚辞之。

命为守藏史,此文章典籍之司,有补于道,故就之。

尚曰:“吾师虽不主于通显,而亦不可太屈。”

老子曰:“守藏清闲散诞,其职易称,故暂居几时。子如彰之,是速我行耳。”尚不敢强,然有大事必往咨之。

闳夭、散宜生、南宫适皆从太公学方术,问西伯何如君,太公曰:“圣之本,贤之枝,仁孝之英华,光大之果实也。”自是三子益倾心。

西伯知其勤劳,每与太公等礼相待,号曰四友。

崇侯虎倚宠残虐,太公曰:“崇可伐矣!”

国界丰、镐二水,是通东道之地,操中土之枢。

癸酉春,发兵伐崇,崇人溃。虏虎斩之,释其子彪以延祀。

太公曰:“宜作邑于丰。”

西伯遂令作丰邑,秋九月告成,自岐迁都于此。

明祀,太公复劝营邑于镐。

丙子冬,西伯欲营一台于丰,以望氛祲。

方经度营表,民皆来助,不日成之。

台下为囿,方七十里,凿一沼于囿。

掘地得死人骨,西伯命加以衣棺,更葬之。